欢迎报考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一、 学院介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历史沿革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身为1991年成立的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建筑系和环境艺术系。早年的华南建设学院为省、市共管的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分东院和西院,开设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城镇建设、给水排水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等本科专业,并于1995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0年7月,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并入新广州大学,在原建筑系和环境艺术系的基础上成立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年3月将原设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和风景园林系3个系调整为建筑学系、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系2个系。设建筑设计研究所、岭南建筑研究所、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归口学院管理的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建筑设计甲级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文物保护规划设计乙级资质、风景园林乙级资质。
学科建设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这三个一级学科在领域方向上相互支撑和补充,形成学科结构比较合理的城乡建设学科群。同时,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与我校的土木工程、地理学和环境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和支撑,构成比较完整的人居环境学科集群。
在三个一级学科下,学院设有建筑学(五年制)、城乡规划(五年制)及风景园林(五年制)三个本科专业,并设置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学专业1991年开始招本科生,1997年改为五年制;2004、2008、2012、2016年均通过全国专业教育评估;2005年省名牌专业,2008年获批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通过验收)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城(市)乡规划专业于1999年开始按五年制招本科生,为广州市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广州大学名牌专业;2011、2015、2019年均通过全国专业教育评估,2019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风景园林专业,初为园林中专,后为环境艺术与风景园林大专,1995年招收本科生,专业名称先后为环境艺术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2012年改为五年制风景园林专业。其中,建筑学硕士设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城乡规划学硕士按一级学科招生。
学院的三个一级学科均是城乡建设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和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主导学科,与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有非常高的契合度。
在学科建设中,注重面向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城乡建设领域的重大需求(如城乡协同、建筑遗产保护、生态建筑等)开展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工作,成效显著。经过10余年的建设,本院的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处于国内同类学科排名前20-30名,风景园林学是2011年学科调整新增的新兴学科。
教学理念
依据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建筑学院各学科的专业特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坚持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理念,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关注历史关联和未来需求,坚持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结合新形势、新理念、新技术,牢固树立“立足广州区域,面向前沿,服务地方城乡建设”的基本定位,保持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综合能力和实践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建立与注册制度相结合,能较好体现地域文化、适应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和地方城市建设需要的教学体系,探索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院成就
建筑学专业通过国家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2004-2020
建筑学专业获批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
城乡规划专业通过国家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2011-202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获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012
建筑学硕士点通过国家建筑学研究生专业教育评估,2016-2020
建筑学硕士点通过国家住建部研究生专业教育评估,2019-2022
城乡规划专业获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
建筑学专业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
二、 专业介绍
■建筑学专业介绍:
1.学位学制
学制五年,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广州、面向广东、服务地方城乡建设,培养适应新时代建设需要的,具备建筑设计及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设计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
以“建筑设计”为主干课程,配合相应的原理课程、技术类课程,如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场地设计、数字化设计、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等。
4.专业特色、省内外影响力
本专业立足岭南,注重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形成明显的专业教育特色,2004年起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近年来大力引进海外教育背景的师资,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人才培养,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历年用人单位反馈显示,毕业生业务能力扎实、组织管理能力强,广受欢迎与好评。
5.职业发展方向
适合进入各类设计院、建设单位、房地产行业,从事建筑设计及管理等工作,并能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策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
6.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型,特别是广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广州市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等新任务,急需建筑学专业人才,社会发展前景良好。
该专业今年计划招生2个班。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
1.学位学制
学制五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设计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
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中外城市发展史与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法规与管理体系,城市地理学,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乡规划技术与应用等。
4.专业特色、省内外影响力
城乡规划专业是广州大学名牌专业,广州市首届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11年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具有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特色在于立足本土,突出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毕业生专业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5.职业发展方向
主要在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决策咨询和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6.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
城乡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空间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当代及未来几十年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城乡规划都将是关系到城乡发展质量的至关重要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专业今年计划招生2个班。
■风景园林专业介绍:
1.学位学制
学制五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建设需要,具有自然、社会、人文综合素质的,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团队精神、专业创新能力的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等方面的高级设计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
主干专业课程包括设计初步、建筑美术、建筑设计、阴影透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中国园林史、西方园林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等。
4.专业特色、省内外影响力
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始于1995年,是广东省风景园林专业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几所高校之一,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专业特色在于融合了建筑及空间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毕业生专业综合素质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5.职业发展方向
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6.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环境的一门学科,也是我国城乡建设向科学化、生态化发展所急需的专业。随着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列入国家战略,社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就业前景,专业发展大有可为。
该专业今年计划招生1个班。
三、师资力量
概况: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不含建筑设计研究院),其中专任教师66人(含政治辅导员3人)、行政管理及工勤人员8人、教辅人员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19人、讲师33人。
名师介绍(照片另附):
李建军,硕士生导师,教授,现任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三届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2个专题,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和城乡规划实践项目数十项。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约20篇。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广东省、广州市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二等奖若干。
研究方向:城村伙伴关系下的城乡空间规划与治理;基于宜居理论的城乡居住问题研究。
龚兆先,硕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成员,广州市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成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科技计划、省(市)教育教学研究及教改质量工程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教材近50篇(部),曾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曾主持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工程项目20余项。
研究方向:区域与城乡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绿色建筑评价与设计研究。
汤国华,硕士生导师,教授,现任广州市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方案评审专家。承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几十项。
研究方向:1、岭南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热、声、光物理环境。2、岭南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沈粤,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APEC国际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师学会资深会员,香港内地(两地)一级注册建筑师互认评委专家,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建筑行业评委专家库成员,建筑学专业职称评委专家,广东省建筑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生态等。
郭红雨,硕士生导师,特聘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筑与环境色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 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等社会兼职。重庆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城市设计方向博士后出站。
研究方向: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和生态城市规划。
林彰平,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地整治专家库专家、广东省产业园区协会专家库专家、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研究方向:产业园区发展,产业国土空间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
邓毅,硕士生导师,教授,民盟广州市城建环境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科信局科技专家,广东省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特约编委。发表论文10多篇,科研项目10多项。
研究方向:绿色建筑与生态规划设计、健康建筑设计。
文一峰,硕士生导师,教授,同济大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出版专著2部,其中包括国家1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几十篇,其中包括一级权威刊物《建筑学报》1篇,SCI、EI等收录论文12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若干项。获得国家专利与著作权各1项。
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史。
周茂,硕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第十届中国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1998,8-2015,10就职于广州市设计院第一设计室副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15,10至今就职于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方向:1.研究建筑的本质、本源, 以确立建筑设计之策略;2.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形制及做法,以进行保护和传承;3.研究具有岭南特色的绿色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的应用。
Filipe Afonso(中文名:方费尔),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He is an Oporto based architect and researcher. In 2006 he founded Arquitectos Anónimos®, an architectural studio that organizes an opened space stimulating the work as a kind of an individual supplanting, reacting in the contemporary Portuguese context of the exaggerated weight of authorship “individuality”. In this sense Filipe has been developing a ethodology for his architectural practice based on advanced computation as a strategy to design possible architectures, trying to focus more on processes that in the individual genius.
He holds a Master of Architecture from the Universitat Internacional de Catalunya (Barcelona-Spain) in 2009 within the theme “Programming Architecture”, a research on the articulation of emerging material systems for architecture, exploring novel design methodology and performances based on computation and bio-computation.
赵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现任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广州市科信局科技专家。主持多项建筑学专业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多项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实践工程项目,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等多项奖项,曾获广州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项目10多项。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专注于中小尺度的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
李泳,硕士生导师,城乡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科技局专家、广东省公共资源评审中心专家。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中英论著十余篇(SCI、EI各1篇、CSSCI、CSCI各2篇)。主持和开展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奖2项、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奖1项。
研究方向:城乡规划设计、土地制度研究、规划数据分析。
索华,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设计专业博士,曾任通用电气(GE)能源部米兰的研发工程师,现任中意智慧城市联合研究室研究员。获得集中供暖的热分摊装置、集中供暖系统的单元用户侧供暖控制及热量计算方法、智能家居供暖系统、独立楼宇智能暖通系统四种专利权。2013年在Tensinet发表题为Energy performance of pneumatic and air-supported membranes for sports halls的文章;2015年在 Energy and Buildings发表题为Thermal-physical behaviour and energy performance of air-supported membranes for sports halls:a comparison among traditional and advanced building envolpes的文章。系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金鸡湖双百人才。
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设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姜省,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现任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建筑系党支部书记,曾多次指导学生获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我为美丽乡村绘蓝图规划大赛省级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研究方向:岭南传统建筑与城乡文化遗产,近代城市规划与遗产保护,传统建筑大木作研究。
蔡凌,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东南大学博士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南粤古驿道实践基地)”负责人。2018年获评广东省教育厅“南粤优秀教师”。曾7次获评年度“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迄今为止,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并参与了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3本,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乡土聚落与建筑;建筑遗产保护;中国近代建筑。
四、就业深造情况
1.本科生就业情况: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好。
(1)就业升学分布情况: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8-202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单位:%) |
年份 |
升学出国 |
设计企业 |
创业及其他 |
政府及事业单位 |
2018年 |
17.98% |
74.15% |
5.06% |
2.81% |
2019年 |
17.31% |
71.06% |
6.84% |
4.79% |
2020年 |
18.18% |
75.01% |
0.56% |
6.25% |
(2)知名就业单位:
政府机关: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越秀区城市管理局、广州市白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人民政府、广州从化区良口镇政府、肇庆市代建项目管理局、江门新会三江镇政府等
事业单位:广州市白云区规划编研信息管理中心、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储备开发中心、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城乡规划编制信息研究中心、福建省晋江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等
设计企业: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市规划设计院、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湛江市建筑设计院、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创景园林设计院、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州市纬纶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颐景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森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
2.毕业生深造院校:
境内院校:广州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大学等
境外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莱斯大学、美国雪城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美国亚历桑那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等
五、学生获奖情况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学术比赛获奖情况 |
获奖年份 |
获奖项目 |
获奖同学名单 |
比赛项目简单介绍 |
2017 |
2017全国挑战杯广东省赛特等奖 |
林国锋等 |
团省委、省教育厅 |
2017 |
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总决赛银奖 |
林才方等3人 |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团中央 |
2017 |
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总决赛金奖 |
汤竣岚等3人 |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团中央 |
2017 |
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
曹赓 郑欣欣 林佳昕 |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
2017 |
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
邓佳滢 郑于恬 曾静瑶 |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指会导委员 |
2017 |
威海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
谭婧 沈倩瑜 林国锋 陈奕安 |
中国建筑学会 |
2017 |
威海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
罗健 林大烘 王思远 裴朋雨 |
中国建筑学会 |
2017 |
威海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
邓佳滢 郑梦蕾 叶婷婷 郑于恬 |
中国建筑学会 |
2018 |
“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 |
郭依琳等(李希琳指导) |
省委农办省住建厅团省委省教厅省文明办省扶贫办南方传媒省志联 |
2018 |
“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二等奖 |
肖周祺等(姜省指导) |
省委农办省住建厅团省委省教厅省文明办省扶贫办南方传媒省志联 |
2018 |
“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二等奖 |
叶依雯等(郭晓莹指导) |
省委农办省住建厅团省委省教厅省文明办省扶贫办南方传媒省志联 |
2018 |
“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三等奖 |
陈润亮等(骆尔提指导) |
省委农办省住建厅团省委省教厅省文明办省扶贫办南方传媒省志联 |
2018 |
“美丽乡村创业计划”获省创业大赛金奖 |
崔龙杰等 宁艳指导 |
团省委等 |
2018 |
“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 |
林志杰等 夏大为、魏筱丽指导 |
全国该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
2019 |
“2019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优秀师生作品展”广东赛区第一名 |
漆平、骆尔提指导 |
2018年南粤杯6+1联合毕设作品赛 |
2019 |
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绿色建筑设计”技能大赛中排名第一,获冠军奖。 |
李丽指导 |
全国高等院校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 |
2020 |
2020年第十四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
梁润、成智勇、郑柳浪 (郑启颖指导) |
全国该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
2020 |
2020年谷雨杯全国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
陈潇智、杨一帆(杨晓琳、夏大为指导) |
全国该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
2020 |
2020年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提名奖 |
梁茗琪(扈媛、马雪莲指导) |
WUPEN世界规划教育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ity网站、Guihua杂志联合举办 |
2020 |
2020年第十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 铜奖 |
陈琼容、廖书琪等(徐瑾、王雪霏指导) |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建筑与文化》杂志 |
2020 |
2020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佳作奖 |
张亿峰、陈斌、等(扈媛、马雪莲、郭晓莹指导)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
2020 |
2020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决赛优秀奖 |
古伟睿、涂林英(郭晓莹、户媛、李泳指导)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
六、国内外交流项目
学院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普利克兹奖获得者伊东丰雄先生2017年来我院做专业讲座,近几年来国内外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专家学者多次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作专题报告百余场。
学院与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香港科技教育服务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定期举行交流活动;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其他一批设计企业合作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近年来还与国外建筑学院、研究所等进行交流,寻求合作的途径。
近几年我院通过学校“引智项目”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麦金托什建筑学院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建筑学院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建筑学硕士“1+1+1”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建筑学建立了“2+2+1”本科生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和城乡规划学的“2+3”联合培养计划;每年会选派若干学生去台湾高雄大学、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进行一学期的交换学习。
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高校的第二校园访学,有:德国、意大利、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校,还有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四十人团等专门的海外访学项目;此外国内还有,清华大学、西南交大、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厦门大学等相关高校。
七、优秀校友
胡刚,男,1999年毕业于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身)风景园林专业;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2年2月,任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主管;2002年3月至2015年1月,任森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6月至今,任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2015年1月至今,任森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个人持有森维股份30.37%股权;在2017年上半年公布的园林上市企业净利润增速榜中位列TOP 1,是该专业中自主创业成功典范。
余彦睿,男,2002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曾先后就职于香港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公司,现任北京建筑设计院华南设计中心设计总监。
张智栋,男, 2007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于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师从刘少瑜教授继续攻读硕博学位。是绿色建筑领域的年轻专家;目前就职于香港城设建筑设计公司。
冼惠聪,男, 2012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于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工作至今;2017年因勤奋工作,被提拔为方案国际研究中心主创建筑师,成为公司中坚,公费派往英国学习和工作。
微信公众号是:“广大建院团委学生会”,公众号二维码是:
学院官网:/
联系人:陈老师
咨询电话: 39366970、39366973
联系地址: 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广州大学
大学城校区理科教学北楼419学工办
